品牌报道
NEWS

从大眼蛙商标之争 看消费信任与品牌觉醒!

来源:叮当猫            编辑:李金兰            发布时间:2025-08-08

  近日,民族品牌 “大眼蛙” 与日本三丽鸥公司的商标争议引发广泛关注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本土品牌发展的网友,这场博弈不仅关乎一个商标的归属,更牵动着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坚守与对市场秩序的深层思考。

从大眼蛙商标之争 看消费信任与品牌觉醒!

  一、一份跨越近二十年的消费信任

  初识 “大眼蛙”,源于其 “炫酷?时尚?环保” 的定位。从为孩子选购一件带有 “大眼蛙” 标识的童装开始,便注意到其水洗标上的 “双绿认证” 与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—— 这些细节背后,是品牌对儿童健康的承诺。后来了解到,这个品牌自 2005 年诞生起,便依托成熟的市场体系快速成长,2008 年即布局全国 200 家门店,2010 年与波司登达成战略合作后巅峰时期连锁店超 500 家,甚至将门店拓展至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。

  更令人触动的是其商标使用的连续性。资料显示,“大眼蛙” 商标较早于 2005 年便已申请注册,近二十年来,从汕头市米凯奥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到上海兰博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,再到如今的广东盈佳动漫文化有限公司,关联企业始终延续着这一品牌的运营,销售发票、产品迭代记录清晰可溯。对消费者而言,这不仅是一个商标符号,更是一段伴随孩子成长的信任记忆 —— 它见证了衣柜里童装从连体衣到牛仔裤的尺寸变化,也承载着家长对 “健康与时尚兼顾” 的消费期待。

从大眼蛙商标之争 看消费信任与品牌觉醒!

  二、争议背后:消费者的隐忧与市场的底线

  此次争议的焦点,在于日本三丽鸥公司 2021 年申请的 “大眼蛙” 商标与民族品牌 “大眼蛙” 在先商标的近似性。作为消费者,更直接的担忧是市场混淆的风险。试想,当一个陪伴孩子成长近二十年的品牌标识,突然面临被后申请商标挑战的可能,货架上若出现多个 “大眼蛙”,家长如何辨别哪个才是那个通过 “双绿认证”、深谙中国儿童穿着需求的本土品牌?这种混淆不仅会损害消费体验,更可能让消费者对长期信任的品质承诺产生动摇。

  更深层的隐忧在于对市场公平的冲击。有消费者梳理信息发现,三丽鸥的相关商标申请晚于 “大眼蛙” 近 16 年,且其引证的商标已因连续三年不使用被撤销。这种 “后发申请挑战在先使用品牌” 的行为,若得不到合理规制,可能助长 “重注册轻运营” 的风气 —— 真正深耕市场、服务消费者的品牌反而面临生存压力,最终受损的仍是消费者的选择权。

从大眼蛙商标之争 看消费信任与品牌觉醒!

  三、觉醒与启示:消费者视角的理性思考

  这场争议之所以引发共鸣,正如有网友指出:“此次商标之争,是护权益、立底气,更是中国品牌觉醒的缩影。” 对消费者而言,它带来的警醒清晰而深刻:

  其一,消费选择应回归品牌本质。商标的价值不在于注册时间的早晚,而在于长期市场实践中形成的品质共识。选择一个品牌,不仅要看标识,更要关注其是否有持续的产品迭代、稳定的质量保障和与消费者共同成长的历程 ——“大眼蛙” 从线下门店到线上布局,从单一童装到 IP 动漫融合的转型,正是这种成长的印证。

  其二,支持本土品牌需建立在合规与公平之上。消费者对 “大眼蛙” 的关注,并非单纯的情感倾向,而是对 “在先使用、诚信经营” 市场规则的维护。当一个品牌用近二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 “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” 的初心,它理应获得法律与市场的双重认可。

  其三,品牌觉醒需要消费者的理性参与。在信息透明的时代,消费者主动了解品牌历史、商标脉络,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方式,也是对健康市场生态的贡献。正如 “大眼蛙” 的商标异议答辩中所强调的,近二十年的持续使用与市场沉淀,本身就是最有力的 “正名”。

从大眼蛙商标之争 看消费信任与品牌觉醒!

  这场商标之争,终会有法律的裁决。但对消费者而言,它已超出个案本身 —— 它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,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,品牌的成长需要土壤,而每一份基于理性的选择,都是在为 “诚信者得市场、奋斗者有未来” 的商业文明投票。衷心祝愿民族品牌 “大眼蛙” 能保住这份品牌基业,也期待着更多中国品牌在权益维护中挺直脊梁,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。

  ps. 此文章仅代表某网友的观点。

在线留言
MESSAGE

叮当猫

如果您对"童装品牌"行业感兴趣,并希望获取更多品牌资料,请在以下留言框中填写您的信息,以方便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!

您的姓名
手机号码
验证码
开店经验
选择省份
店铺面积
选择城市
留言内容
意向类型
同意《品牌童装网服务协议》并接受推荐